一、焯水是什么意思,一般要多长时间
1、焯水,就是将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开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全熟,取出以备进一步烹调或调味。它是烹调中特别是冷拌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。对菜肴的色、香、味,特别是色起着关键作用。
2、易产生亚硝酸盐的蔬菜。如香椿、菠菜、西芹等绿叶菜。。建议蔬菜现买现吃,亚硝酸盐可与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胺作用形成致癌物亚硝胺,长期少量摄入也可能对健康不利。由于亚硝酸盐溶于水,所以通过沸水焯可除去70%以上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,绿叶菜焯水5~10秒。
3、含天然毒素的蔬菜。如芸豆、扁豆、长豆角、鲜黄花菜等。建议将豆角两头的尖和丝去掉后,用水泡5分钟,然后沸水焯5分钟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绿色。此外,鲜黄花菜中含有的秋水仙碱也易引起中毒,建议沸水焯5分钟后炒熟食用。
4、不好清洗的蔬菜。如西兰花、菜花等。这些蔬菜不好洗,也不能去皮,沸水焯可更好地去除农残。我国常用的有机磷农药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都具有热不稳定性,随着温度升高降解率增加。建议烹调前沸水焯1~2分钟,不宜时间太长,以免破坏其中的抗癌成分异硫氰酸酯。
5、肉类。不同肉类,焯水方法也不同。鱼、虾建议沸水焯1~2分钟后捞出,再用盐、料酒等腌制,这样不仅有助去腥味,还可保持鱼、虾鲜嫩的口感,也能让鱼在炖煮时更完整。
6、为了保持蔬菜色泽,或除掉异味、涩味和草酸等,某些蔬菜烹调前必须进行焯水。但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,焯水可增加水溶性营养成分的损失,小白菜在100℃的水中烫两分钟,维生素C损失率高达65%;烫10分钟以上,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。因此,焯水应采用适当方法,尽量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。
7、焯水前尽可能保持蔬菜完整形态,使受热和触水面积减少。在原料较多情况下,应分批投料,以保证原料处于较高水温中。
8、焯水后的蔬菜温度比较高,它在离水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产生热氧作用,这是营养素流失的继续。所以,焯水后的蔬菜应及时冷却降温。常用的方法是用多量冷水或冷风进行降温散热。前者因为蔬菜置于水中,由于水的作用,使可溶性营养成分损失;后者因没有这种因素存在,效果更好。
9、参考资料来源:央视网--哪些食材烹饪前需要焯水?
二、焯水是什么意思
1、焯水其实就是飞水,就是将食物放入水里面烫,之后捞出采用其它的方法烹制,尤其是凉拌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,经过这样处理的食物能够干净无异味。
2、能够更好的锁住食物的色泽,也能减少煮的时间,不过大家也千万别认为焯水特别简单,只是烫一下,焯水是否科学正确,直接影响食物的口感和颜色。
3、盐:很多人会认为蔬菜放入水里面焯,会降低营养,的确,蔬菜经过焯水,会导致水溶性营养流失,比如白菜放在沸水里面焯两分钟,就会流失一大半的维生素,但如果在焯水时,放入少许盐即可降低营养流失的速度。
4、碱:豆角表面有蜡质,会覆盖里面的叶绿色,因此大家在焯豆角时放入少许碱,即可让豆角更翠绿好看,但一定不能放入太多碱,否则会影响寇昂以及营养。
5、冷水:对于那些口感苦涩的根茎类植物、以及有腥味、血污厉害的动物食材,就要冷水下锅焯,这样才可以去除苦涩味,以及去除血水。
6、沸水:除了冷水焯,沸水焯也十分常见,那如何知道是否用沸水焯呢?如果是蔬菜、鱼虾海鲜等食物,就要用沸水焯,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烫煮导致营养流失,并且用沸水焯也能去腥味,让口感鲜嫩。
三、焯水是什么意思,焯水用冷水还是热水,焯水的方法
焯水时,冷水和热水都是可以的,看具体选择。
1、开水锅焯水,就是将锅内的水加热至滚开,然后将原料下锅。下锅后及时翻动,时间要短。要讲究色、脆、嫩,不要过火。这种方法多用于植物性原料,如:芹菜、菠菜、莴笋等。焯水时要特别注意火候,时间稍长,颜色就会变淡,而且也不脆、嫩。因此放入锅内后,水微开时即可捞出晾凉。
2、冷水锅焯水是将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。水要没过原料,然后烧开,目的是使原料成熟,便于进一步加工。土豆、胡萝卜等因体积大,不易成熟,需要煮的时间长一些。
有些动物性原料,如;白肉、牛百页、牛肚领等,也是冷水下锅加热成熟后再进一步加工的。有些用于煮汤的动物性原料;也要冷水下锅,在加热过程中使营养物质逐渐溢出,使汤味鲜美,如用热水锅,则会造成蛋白质凝固。
1、菜焯水的时候要加点盐,这样的话减少营养流失,很多营养物质可溶于水,加入食盐以后...
2、肉类食材焯水以后要马上烹饪,如果不能马上烹饪会导致回生现象。立即烹饪的话也容易熟...
3、常见的猪肚、田螺、海螺、墨鱼、八斗鱼等焯水时间不要过长,时间长了导致里面的纤维陡然收缩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焯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