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夫妻肺片里为什么没有肺片
1、每吃一道夫妻肺片就要杀害一对夫妻的做法太残忍!
2、好吧,事实是夫妻肺片是一对夫妻他俩开了个小店,走街串巷买卤煮牛杂,因为用的都是牛肉店的边角料叫“夫妻废片”,废不好听啊,又加上材料里有牛肺,改成夫妻肺片。后来觉得牛肺口感不好,就把肺去掉了。所以夫妻肺片其实是牛肉和牛杂制成的。食材先卤煮熟再切片拌在一起而成。
3、夫妻肺片夫妇因为做卤牛肉卤牛杂做的太好吃,顺便也做了其他卤味,现在夫妻肺片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熟食外卖店品
4、主要食材是:牛肉,牛舌,牛头皮,牛心,牛肚,香料(八角、三奈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草果、桂皮、丁香、生姜等)、盐、红油辣椒、花椒面、芝麻、熟花生米、芹菜等。
二、夫妻肺片里面到底有没有肺片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
1、夫妻肺片是一道有名的川菜,属于“热菜凉做”型儿的,现在基本是间川菜馆就能吃到。
2、外国朋友来时,你要把这道菜翻译成“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li Sauce”(即“辣椒酱汁里有薄牛肉片和牛舌”)。
3、你看,没有恁多花招子的英文翻译,直接就告诉我们,“夫妻肺片”里,原来是没有肺片的。
4、观念里一道“豪华版”的夫妻肺片,有卤好的牛心、牛舌、牛肚、牛肉,再配以辣椒油、花椒油、麻油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头。东西都是片片,摆盘就很讲究,切工非常精细,红彤彤绿莹莹的,观之青红碧绿,津河暗涌,尝之麻辣浓香,软糯爽滑,脆筋柔糜,非常“巴适”。
5、夫妻肺片其实是一道“新菜”,历史不久,也就上溯到清朝末年。传说当时成都街头巷尾的挑担、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。至于为什么卖的是肺片而不是别的,那是因为这些都是“下水”。
6、旧社会穷人穷,富人富。大户人家吃肉,嫌肚子里的这些肠子肚子的腥气太重,就隔着围墙扔出去,而穷人呢,就去捡回来开开荤腥。不过兴许当时专门有个像今天那种餐厨余处理公司也说不定。但是结果呢,就是这些下水确实也腥啊!就得重口味,用酱油、红油、辣椒、花椒面、芝麻……拌食,调料味儿重,压倒食物本身的腥味,反倒吃出不一样的质地筋香。价廉、物美,是穷人的喜食。
7、没错,这些“下水”是有啥用啥,但大都是内脏类的,有没有肺不一定,但一定都是“废片”——人家废弃的玩意儿。当然四川的方言里,有的也念"荟",不过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。
8、到了上世纪30年代,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,男叫郭朝华,女叫张田政,因为确实手艺不错,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,颜色金红发亮,麻辣鲜香,风味独特,夫妇俩一个做一个卖,配合默契,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一时顾客云集,供不应求。
9、新中国成立不久公私合营,郭氏夫妇入职成都市饮食公司,公司觉得"废片"二字不怎么好听,将"废"字易为"肺"字,并注册"夫妻肺片",这就是成都这个著名菜品名字的由来。
10、所以,不要纠结肺片里有没有肺,正如不要纠结老婆饼里为啥不送老婆~
三、夫妻肺片这道菜,为什么没有肺
夫妻肺片是四川当地非常出名的一道菜,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,虽然这个名字非常吸引人,但是里面是没有肺片的,因为夫妻肺片在以前的时候是一对夫妻开的一家小店,那个时候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去卖卤煮的牛杂,大多数都是用牛肉的边角料做成的,所以也叫做夫妻废片,后来也尝试过加牛肺进去,但是发现牛肺的口感非常不好,所以就给去掉了,所以夫妻肺片这道菜只有一些牛肉和牛杂。
1、夫妻肺片这道菜做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,先准备一些牛肉和牛杂,牛杂主要按照自己的喜好,可以准备一些牛舌、牛心、牛肚,牛头皮等等,然后准备一些肉桂,花生仁,卤水香菜,酱油,芝麻粉,花椒粉,味精,八角花椒,白酒辣椒油和川盐。
2、先要把之前已经准备好了的牛肉和牛杂全部都洗干净,把牛肉切成块状放到热水里面去煮沸,把里面的血水给取出来。然后再准备一口锅,加入老卤水和一些香料,香料里面装的是花椒,肉桂和8角,然后再在锅里面加入川盐白酒和清水用大火煮沸,大概30分钟之后再用小火慢煮一个半小时。把牛杂要煮到熟,但是却不烂的程度,熟了之后就先捞出来备用。
3、在牛杂全部晾凉之后,再把卤水重新煮沸,大概10分钟之后,再找出一个容器,加入味精,辣椒油和酱油,花椒粉,卤水放在碗里面调成汁。均匀的淋在已经晾凉了的牛肉和牛杂上面,搅拌均匀,然后撒上芝麻粉,花生仁和香菜。
夫妻肺片主要就是由牛肉和牛杂制作而成的,牛肉吃了之后能够补脾胃,还能够补气一些。夫妻肺片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凉拌菜,吃起来味道非常的可口鲜辣,是四川人非常喜欢吃的一道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