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简述火烧博望坡 和火烧新野 的主要内容 跪求
1、建安七年(西元202年),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,袭取许都,乃派遣刘备领军出击,刘备于是发兵北伐,一直打到叶县,已接近许昌,严重威胁中原安全,曹操调大将夏侯惇、于禁、李典反击刘备,刘备将阵线后撤,选择博望与曹军对峙。
2、对峙过程中,某日,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,并故意败退,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。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,决定追击,李典劝谏,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,故与于禁追击。
3、然而,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,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,夏侯惇应对不及,遭伏兵攻击。困难时刻,李典指挥自军人马前往接应,救出了夏侯惇。而刘备由于兵力太少,也选择了退军。
4、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,夏侯惇大败,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。刘备放弃了新野,到樊城以避曹军。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,见城门洞开,城中无人,便引军进城中驻扎。夜来时分,就被火烧了。这就是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的前两把火。
5、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,寻路奔走,闻说东门无火,急急奔出东门。军士自相践踏,死者无数。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,背后一声喊起,赵云引军赶来混战,败军各逃性命,谁肯回身厮杀。正奔走间,糜芳引一军至,又冲杀一阵。曹仁大败,夺路而走。
6、建安五年(西元200年),官渡之战爆发,原先与关羽、张飞失散的刘备借此机会重逢,并于汝南一地依附当地领袖刘辟、龚都等,企图于曹操背后发动奇袭。
7、然而翌年(公元201年),于官渡和仓亭大获全胜的曹操,决定回头铲除位于背后的威胁,刘备在穰山一役失利后,被迫逃往荆州投靠刘表;获得刘表赏识的刘备,则被委以守卫荆州北方的重任,驻屯于南阳新野。
8、刘表虽有袭取许都之心,然经此一役,刘表再无主动出击之作为。日后刘备虽劝刘表趁曹操远征柳城之际出兵,但刘表却不允许,终致错失问鼎中原的良机;也在其死后,荆州的基业瞬间被曹操所占据,迫使刘备必须寻求江东孙权的帮助,促成后来的赤壁之战。
二、三国演义中,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的区别
1、孔明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,救济百姓;差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。一面聚诸将听令,先教云长引一千军去白河上流头埋伏。各带布袋,多装沙土,遏住白河之水,然后与刘备到山上俯望,等候胜利消息。孔明安排人马一会儿红旗,一会儿青旗,将许褚引进鹊尾坡。许褚见刘备、孔明在山头饮酒,便引军寻路上山,不料山上檑木、炮石滚滚而下,无法前进。
2、曹仁领兵到新野,见城门洞开,城中无人,便引军进城中驻扎。夜来时分,城中火起,赵云领兵赶来混战。
3、曹仁率兵逃到白河边,军士见河水不深,纷纷下马喝水。这时,关羽在上游令兵士撤去堵水的沙袋,一时水势滔滔,曹兵人马被淹死的不计其数。
4、曹仁败军行到博陵渡口,忽听得喊声大起,被张飞兵马截住,两军又是一阵厮杀。
5、某日,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,并故意败退,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。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,决定追击,李典劝谏,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,故与于禁追击。然而,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,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,夏侯惇应对不及,遭伏兵攻击。困难时刻,李典指挥自军人马前往接应,救出了夏侯惇,之后两军撤退。
6、区别就是火烧博望坡是放火烧,而火烧新野是综合战,一环接一环,烧完了再淹,淹完了再打。比较戏剧性。。。
三、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战是火烧新野还是火烧博望坡
1、【火烧博望坡,夏侯敦率军十万来犯.】
2、汉献帝建安六年(公元201年)秋,曹操在汝南(今河南汝南东北)打败刘备。刘军几乎全军覆没,率残兵逃往荆州(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),依附刘表。刘备礼贤下士,颇有声名。到荆州不久,荆州豪杰争相归附,兵力逐渐增强。刘备周围的荆州豪杰日益增多,使刘表颇为不安,於是他请刘备攻打曹操。刘备寄人篱下,只得率军北上。曹操得悉刘备率军来攻,即派夏侯敦、於禁等将领兵南下迎敌,在叶阳(今河南叶县)与刘备军相遇。
3、两军还未交战,刘备就拔营南逃。夏侯敦领兵追击,直追到博望坡(今河南方城西南),刘备才停止南奔,并派少许人马向夏侯敦挑战。夏侯敦见刘备只派这一点兵将来阻拦自己数万大军,十分轻视,立即催军进击。刘军稍战即退,往博望坡深处逃去。夏侯敦下令追击。裨将李典提议说:“刘备稍战即退,恐有伏兵。前面道路狭窄,树木茂密,不宜再追。”夏侯敦轻蔑地回答道:“刘备依附他人,本来就兵微将寡。凭他这麼一点兵力,即使十面埋伏我也不怕!追!”说罢,带头冲进博望坡。夏侯敦的队伍一进入狭谷,路小难行,速度顿时减缓。夏侯敦唯恐拖延时间贻误战机,让敌人逃脱,便命令士兵披荆斩棘,加速前进。正行间,忽听得一声炮响,见一支伏兵自山林处杀出。夏侯敦初听炮响,心中吃惊。继而一看,见刘备伏兵不仅数量有限,且多老弱,就指挥精兵迎上交战,没有多久,刘备伏兵即溃败四逃。夏侯敦见状,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,对身旁的将领道:“所谓伏兵,不过如此!我们又何必惊慌惧怕!今晚若不打到新野,我决不收兵。”
4、天色已渐渐转黑,风也越刮越大。夏侯敦部将李典、於禁走著走著,突然发现路的两面已全是芦苇,不觉心中大惊。二人慌忙赶到夏侯敦身前道:“我军在这狭窄之处,路旁又尽是芦苇,若敌人采用火攻,在这月黑风大之际,我军岂不是极其危险?”夏侯敦此时猛然醒悟,忙传令部队急速后撤,但已为时太晚,只听得背后喊声大震,早望见芦苇上空一片火光。曹军人马,四处乱窜,有的被埋伏的刘军杀死,有的自相践踏而死。夏侯敦好不容易突出重围,清点人马,损失惨重,不得不率军返回许昌.
5、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谈笑中。
6、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