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卖卤菜应注意些什么?(卤菜都有什么可以卤)

一、焦糖色

卤制品上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,焦糖色。

做卤菜的手艺人都要会,炒糖色,炒长色是做卤菜的基本功之一。把塘,用油或水,炒得半焦之后,再加水,兑成,糖色水,这样的水就可以为卤菜上色。关于炒糖色的技术,我们以前已经发过专门的文章,如果想学,可以自己去看:“卤菜色泽好看的关键技术:糖色水的制作方法”。

除了最主要最基本的,焦糖色之外,还有黄栀子,和红曲米等等也可以用来为卤菜上色。

现在有少数做卤菜的摊点,用亚硝酸盐为卤菜发色,还有些直接加色素,这都是不道德的,也是技术水平不过关的一种表现。

其实只要手艺好,肯下功夫,完全可以用,天然的,自然的,材料,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卤菜。上色,也不需要用什么化学的,添加剂,只要焦糖色,黄栀子,红曲米等天然食材便可。

二、红曲米

红曲米在使用时要注意:最好是把红曲米泡水,然后用泡出来的水再倒到卤水里为食材着色,而不要直接把红曲米放入卤水里。因为红曲米是米经过特殊发酵工艺制成的,直接放卤水里,容易引起卤水的酸坏。

三、黄栀子

黄栀子使用时要注意:黄栀子染的色遇太阳光照射发暗较为明显,黄栀子与铁离子也会发生反应使卤水和食材变黑,所以使用黄栀子着色时,要避免使用铁器,如铁锅、铁勺等。

四、辣椒

然后再说一个比较特殊的着色材料:辣椒。辣椒既能调味,又能着色,又能增香。是色香味俱有的一种食材。用辣椒做着色时应注意:辣椒的天然色素成份是油溶性的,水溶性较差。所以要把辣椒制成红油来涂刷或者沾蒙,而不是用水煮或者直接用辣椒粉上色。

上面讲了这么多,大家一下不一定记得住,所以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个卤菜着色的顺口溜,大家记忆掌握:

卤菜要想颜色好,

糖色红曲少不了,

除此之外还有啥?

栀子姜黄和辣椒!

开好一家卤菜小店,总的来说就是两句话:菜品口味好,顾客基数大。

一、口味的适应性。每个地方的人会有当地的口味喜好。有很多引进卤菜经营项目的,外出学习卤菜技术的,很容易犯这个错误。就是到外地看的时候,觉得人家那卤菜卖的很好,经营很火爆。但自己学习引进之后,在当地反映却很平淡。这就是个口味适应性的问题。在一个地方火爆的项目,移植到其他地方,不一定就能火起来。所以在正式经营之前,一定要在当地有一个,摸索期,磨合期,总结反馈期。在一个地方开卤菜店开之前,一定要对当地的口味进行反复的摸索,多调查了解。

二、顾客流量的大小。这就是上面说的顾客基数的问题。一般店要开在居民聚居区,但不建议直接开在菜市场。*是开在几个大型小区(社区)的中间。卤菜店,都是做日常生活的生意为主,也不必要去什么高档的商业综合体,那样成本又高,顾客也不对路子。开店的选址很重要,选址前要实地考察一下,看看那个店面门口每天的人流量是多少?那个店面附近,有没有大型小区或者居民聚居区。你店面附近的这些居民和诸如外来务工人员等半流动人口,就是你的基础顾客群体。起初顾客群体的数量庞大才能谈得上赚钱。

卤菜最初的形成经历了从秦惠王统治巴蜀(公元前221年)到明代的历史阶段,大约经历了千余年的时间。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率万余民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,又派人“穿广都盐井”生产出四川最早的井盐,西晋人常璩所著的《华阳国志》在追述当时饮食习俗就有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及“鱼盐、茶蜜、丹椒”的记载。从中可以看到,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岩盐和花椒制造卤水。

到西汉时,由于井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,川人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的饮食习惯已经初步形成。西汉人左思在《蜀都赋》中就有“调夫五味”,甘甜之和,......,五肉七菜,朦厌腥臊,可以练神养血者,莫不毕际”的记载,调夫五味讲的就是卤的调味方式。“蜀都”即是其中写道的“金城石郭,兼帀中区。既丽且崇,实号成都”。当时的生产已经极大的丰富,经济也飞速发展,这也是“成都”名号的来源“蚕丛嫘祖,缫丝织锦;鱼凫杜宇,渔猎布谷。一年成聚,两年成邑,三年成都”。

经过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铺垫,川卤在唐朝时已经迈了一大步。唐朝的迁客骚人们为了找到诗的灵感,都喜欢在写诗时饮酒。宫廷的饮酒作乐都无不与酒有缘。而饮酒又少不了上乘佳肴。这样就促进了川式卤菜的进一步发展。

到了明代,人们的饮食习俗注重养生食疗。特别是明代的《饮膳正要》和《本草纲目》的问世,促进了朝野人士更加重视食疗。由于记载的药料中有些既能防病、治病、又能产生香味,达到调味的目的,所以大部分都被作为卤菜调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