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传统酿造酱油的方法(怎样酿造酱油)

80年代的酱油是怎么制造的

80年代酱油在原有传统酿制酱油基础上,改革,豆子蒸熟凉一会加入酱油曲精发酵,先是长白毛,然后长绿毛,制豆料成了。然后放入盐水中拿到阳光出晒,经过至少半年的阳光晒,酱油基本做成了,然后过滤出来就是酱油了。这个方法有的地方依旧用。

自己酿酱油的方法

方法步骤如下:

1.将大豆和小麦混合在一起,用水浸泡12小时。

2.将浸泡后的豆麦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,加入适量的水,搅拌成细腻的糊状物。

3.将糊状物倒入大盆中,加入适量的水,搅拌均匀。

4.将盆中的混合物加热至80℃,然后降温至60℃左右。

5.在混合物中加入盐,搅拌均匀。

6.将混合物倒入酱油坑中,用木板压实。

7.在酱油坑上盖上草帘,保持通风。

8.每天搅拌一次,持续发酵3-6个月。

9.发酵完成后,将酱油坑中的酱油过滤,装瓶保存。

注意事项:

1.在酿造过程中要保持卫生,避免细菌污染。

2.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通风,避免霉菌生长。

3.酿造的酱油会比市售的酱油更浓郁,使用时要注意用量。

酱油古法酿造方式

食材:黄豆1000克,面粉250克,麦皮50克,酱油曲精1克,饱和盐水,八角1克,陈皮2克,茴香1克,公丁香3克,味精2克,白酒50克、红糖150克

制作方法:

1、选择优质黄豆,倒入盆中用清水浸泡2-4小时左右,然后把黄豆洗净沥干,去除里面不好的黄豆,然后用压力锅煮熟;

2、煮黄豆的同时,可以将锅烧热,把面粉和麦皮倒入锅中,炒至微焦黄色;

3、将煮熟的黄豆捞出,均匀的摊在盆中冷凉,然后将炒好的面粉和麦皮,再加酱油曲精倒入盆中,将其翻拌均匀,再把拌好的黄豆装于竹篾类器具中,大概摊2厘米厚左右,盖上盖子,放到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制曲,大概24小时左右;

4、待黄豆表面长满黄绿色的袍子,并且飘散出曲香为止,再把黄豆曲倒入冲洗干净的坛子里面,加入饱和盐水,将豆子全部淹没后,在上面撒上一层薄盐,然后将坛子放到阳光下暴晒,经过三个月左右日晒夜露即可成为酱醪;

5、采用盐水浸泡酱醪三次,第1次加入盐水浸泡成熟酱醪3天,吸出的酱油液汁浓粘,色泽红棕,味道香浓,最后2次各浸泡7天

6、将三次吸出的酱液混合在一起,经过10天日光暴晒,沉淀,然后往里面加入八角,陈皮,茴香,公丁香的煮出液,再加入味精,白酒,红糖和食用盐(使酱液盐分浓度达到17%,大约5-8千克酱油左右),放到锅中煮沸,过滤后即成为五香黄豆酱油

自制酱油酿造方法

土法自制酱油做法:

材料:黄豆4斤,面粉0.5斤,麦皮0.1斤,酱油曲精1克,饱和盐水,八角1克,陈皮2克,公丁香3克,茴香1克,味精2克,白酒0.1斤、红糖0.3斤。

步骤:

1、原料处理。选优质黄豆,倒入缸或池中浸泡2-4小时左右,洗净沥干,用压力锅煮熟;面粉和麦皮用锅炒至微焦黄色。

2、接种。黄豆熟料呈红棕色,略有豆香味,摊凉后将面粉、麦皮和酱油曲精混合均匀拌入。拌入。

3、制曲。接种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于竹篾簸箕2-3厘米后,盖上盖子,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制曲。经过约24小时后料温上升,豆粒表面长满了白色菌丝,此时用铲将豆分成几块翻过来,经过约24小时,期间约5小时打开盖子1次,豆粒表面长满黄绿色的孢子有正常曲香,无其他异味即为成曲。(以上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变,以菌种生长情况为准)

4、发酵。将黄豆曲倒入罐或坛中,加入饱和盐水,达到用手用力压豆粒能浸没为合适,表面再盖一薄层盐粒。表面再盖一薄层盐粒。

5、日光暴晒。将黄豆曲放到阳光下,经过1-3个月天然日晒夜露即为成熟酱醪。

6、淋油。加入盐水浸泡成熟酱醪3天,吸出的酱油液汁浓粘,色泽红棕,味道香浓,再加入盐水浸泡7天,吸出酱液,第三次加入盐水浸泡7天,再吸出酱液。

7、配制成品。将三次吸出的酱液混合,经10天日光曝晒,沉淀,加入八角、陈皮、公丁香、茴香的煮出液,再加入味精、白酒、红糖和盐使酱液盐分浓度约为17%(约10-15斤酱油),加热煮沸过滤即为成品五香黄豆酱油。

以前的酱油是怎么做的

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古代,人们用大缸装上酱酷进行发酵,生产酱油来调味,这种沿袭了几千年的酿酱油方法叫天然晒露法。

工艺流程一般是:

大豆浸泡蒸熟混合面粉制曲下缸发酵抽油加热灭菌